随着一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畅销,很多人都开始重新思考工作、职场甚至人生。为什么一本书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它揭示了在今天移动互联场景下一种新的行走模式和秩序。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史,就是面向一个需求甚至多个需求的奋斗史,而用户需求就是产品需求之源,是一切大数据云计算的起点。
对于教育而言,也是这样。也许有人会说,教育又不是标准化的产品,甚至不能称之为产品,只能称之为服务。其实教育的产品究竟是课程还是课堂,已经争论已久,而有这样的争论说明教育确实有产品这一说,只不过教育产品——课程或课堂,都是不能批量化、定制化、统一化的。教育里面,永远是人站在中央,是人在发挥作用,始终需要发挥人性的温度、人性的光和热,这也就是教育平台做起来难上加难的一大原因。然而,在什么都数据化的今天,似乎一个好老师也需要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以跟谁学平台为例,这个平台上面汇聚了各个专业的老师,有出国留学类、K12类、艺体兴趣类、职场技能类等,任何一个品类的老师都有该学科领域准确的排名,并且老师主页都有学生的评价,每一个老师在这个平台上课程“卖”得好不好、反馈评价高不高都一目了然。据了解,跟谁学的评价体系中基于课程内容的评价是其重要维度之一,也就是学生可以对每节课老师的授课内容都可以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反馈的维度包括三个:课程内容与描述是否相符,教学态度是否专业,老师对学生的响应速度如何。比如说,王老师给小李上了三节课,小李上完第一节课给出好评,那么意味着教学内容符合度5分,教学态度5分,响应速度5分;但是第二节课,王老师没有按时上课,那么小李就可以,给出中评,教学内容符合4分,教学态度3分,响应速度3分。
很显然,在这样一个平台上面,所有的好都是公开的、透明的、还权于用户的、让数据沉淀的。据悉,跟谁学之所以在评价方面做到“方法极简模式,技术精益求精”,是因为创始人陈向东的理念,陈向东始终认为一个封闭的、狭隘的、自嗨的体系对老师的评价是不靠谱的,互联网让普通的老师走出一直以来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体制垄断,从而获得平等、充分的展现机会,所以一个公开的、透明的、互动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家长老师连接的数据沉淀才是正道。“我们今天能不能让用户,能不能让市场来决定,到底谁是最好的老师?谁是最差的老师?我相信,只要给老师一个舞台,你喜欢的才是好老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Mr right。”
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通常要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除此之外,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那么,类比产品经理,一个老师除了是一个课程的生产者,还要知道怎么推广宣传,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没有产品经理思维的老师在这个移动互联大数据时代真的寸步难行。
还好,有跟谁学,跟谁学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承担了产品经理这样一个角色,跟谁学的老师主页、课程页的设计,上传视频录课等,让老师有了现代化教学和宣传的工具;跟谁学学习头条、个人主页的文章,提供了展示思想、方法和资讯的空间;跟谁学社区、班课群聊、真人问答,增加了交互沟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情感社区生态;一个小小的跟谁学老师版APP,有营销中心,还有抢生源、租教室、收学费、消课时等多种功能,简直就是私人秘书+移动商务部……
跟谁学的老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跟谁学让老师们更容易成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这么好的平台和工具,这么多的资源和渠道,不好好利用的话实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