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程网搜了一下相关的旅游景点,决定去出行。此次我们一行六人)到我们的祖居地江村寻宗问祖,相关内容江耘姐和江陆已有博文做了生动和不同侧面的介绍,我读后也颇有收获。受他们博文的启发,我也谈点个人感受。
入村口明显感觉很气派,路很宽,路边的植物繁茂,空气当然很清新。进得村内,我们各自打伞,脚踩在石板小径上,不时可见老墙、民居、祠堂、牌坊,我们看到了知名度很高的父子进士坊,这一为表彰江氏第48代江汉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进士而立的牌坊历时500余年,特别是能历文革劫难而幸存,实为奇迹!但也是江村内硕果仅存的老牌坊了。而后我们先后来到江村总祠和我们的祖居处笃修堂、溥公祠等处。

在总祠内很庆幸能看到我们的曾祖江澍畇和爷爷江德宣以及大伯江亢虎和二伯江绍原的灵位,之所以说很幸运是因为不是每次来江村都能看到。这也让我们这次寻宗问祖之行名副其实了。但有点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我们家族中大伯这一代人中的其他逝者(包括我父亲和上饶的六叔等)的灵位。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有限的祠堂内能供奉的只是少数一些名人,惟希望能在江氏的宗谱里能有记载,当然这取决于我们后人自己要提供材料,所以怨不得别人,还是我们自己要尽责。
“笃修堂”也是早有所闻,所以一看到老屋门前那块“笃修堂”铭牌,立时感到很亲切。此处现已作为重点保护文物,铭牌上说,这是一处明代民居,系我们的曾祖江澍畇和他同为翰林的侄子江希曾以及大伯、二伯的祖屋。进得屋内,最显眼的就是前堂里挂着的我们的曾祖江澍畇的遗训:“诗书执礼、孝弟力田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细细悟来,这是现在都很管用的为人处事格言。

中午时分,我们在溥公祠旁的江家饭店吃了一顿可口的农家菜后就结束了此次故土游。车行到村口时,世安又特地招呼我们在标志性景点聚秀湖边摄影留念。一路上世安非常不易地冒雨为我们此行做摄像,为我们此行留下了很珍贵的影像材料。
一天多的江村之行,很让人回味。尽管和江耘姐、江陆是第一次结伴出行,但彼此完全没有陌生感,相容性非常好,一路上也确实从江耘、江陆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都值得学习。最大的遗憾是在江村逗留的时间还是太短了点,该看该到的地方还有不少,另外也没能和负责江氏宗谱登记的人员接洽,了解有关的信息。还有就是因为梅雨季节无法看到壮观的金鳌山,世安为此连称是个遗憾。
这些遗憾只能留待下次来弥补了,好在经历这一次后可以为下一次的聚会会准备得更充分。期待明年的江海风情园之行!